大澳的名勝古蹟大部分集中在虎山之內。海濱西面有奇景「將軍石」。海濱南面隱藏洪聖古廟,其內懸掛清代乾隆十一年大鐘一口。海濱東面市集中心建有關帝古廟及天后宮。海濱北面低窪處形成潭水一泓,潭畔隆起圓狀如寶珠。故名「寶珠潭」。
據聞大澳四周環峙的山脈分別以:獅、虎、象、鳳四種靈獸賦名,而「寶珠潭」剛巧位於上列靈獸交滙之地,鄉人恐防四靈爭奪寶珠而壞了大澳的風水,故特在「寶珠潭」建廟祀奉楊侯座鎮,廟內文物有清代康煕三十八年所鑄銅鐘,以及本港境內最大錫造對聯:「寶座祥光尺劍手持千古炎,珠潭聖祐名香心炷萬家春」,這一副對聯是光緒三年(1877)重修「楊侯古廟」時,由善信所贈。
三百年歷史天后廟,前瞰鹽田,後枕鳳山;根據大澳新村天后古廟其內碑文所載,此廟始建清順治年間。註:「順治帝由1644年登基,在位18年」。以此為算,新村天后廟歷史已逾三百餘年矣!但廟內卻找不到有關順治年間的文物,卻只有一口鑄於康煕五十二年的大鐘。其他牌匾碑記盡是後期之物,這該與一段清廷為了斷絕盤踞台灣反清勢力;避免明將鄭成功得到沿海居民接濟,實行「遷海政策」有關。
順治十八年(1661)朝廷勒令,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居民內遷五十里及嚴禁出海,港境全屬「迫遷」範圍,弄至圯牆阤垣,田園盡廢。直至康煕二十二年(1683)施琅蕩平台灣,沿海遷民才悉復其業,漸次墾闢、港境各地重復生機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